广州华商学院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2023/06/02  


一、总则

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学校应对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处置行为,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应急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学校师生员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保证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制定本预案。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学校应对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自然灾害事件主要包括气象、洪水、地质、森林、地震、生物灾害以及由地震诱发的各种次生灾害等。

)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快速反应

学校成立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学校领导小组),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与地方政府部门密切配合,全面负责应对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工作,形成处置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果断处置。

2.预防为本,及时控制

立足于防范,强化信息的广泛收集和深层次分析,争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要把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造成学校教学、科研和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及造成社会秩序失控和混乱。

3.系统联动,群防群控

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要立即深入第一线,掌握情况,开展工作,靠前指挥,控制局面。形成各级各部门系统联动,群防群控的处置工作格局。

4.临危不乱,安全有序

在现场处理中要按照以下程序进行:首先要依照应急预案,在最短时间内疏散事故现场人员;及时拨打110、120、119等报警求救电话;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事故情况;查找伤亡人员,同时依据一般性医学救助原则实施紧急救护。

5.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无论发生何种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在处置过程中,第一要务是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在事件处置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有人员伤亡的情况下,要立刻开展对伤亡人员的抢救工作,当抢救生命和抢救财产问题发生冲突时,要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在布置和指挥救援工作时,要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避免发生二次事故;不得组织未成年学生参与抢险救灾等活动。

6.加强保障,重在建设

从制度上、组织上、物质上全面加强保障措施。在领导指挥、经费保障和力量部署等方面加强硬件与软件建设、增强工作实力、提高工作效率。

二、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学校领导小组及其工作职责

组长:学校党委书记

副组长:分管安全工作副校长

成员:党委办公室、学校办公室、后勤保卫处、四会校区管委会、党委宣传部、学生处、人事处、教务处、校工会、实验教学与网络技术管理中心、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财务处、医务室、校园服务中心、校企合作中心、工程建设中心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各二级学院党组织负责人。

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后勤保卫处。

)主要职责

制定和完善学校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并负责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及培训活动;做好灾害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加强灾害信息报告和预警措施;统一决策、组织、指挥学校各类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响应行动,下达应急处置工作任务;组织开展校内先期应急处置行动,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及时向广东省教育厅和当地政府报告情况,配合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应对处置工作。及时收集和分析相应的数据和工作情况,提出处理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指导意见和具体措施报告;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各高校处置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和做法;督导、检查校内各单位落实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情况;督促各单位根据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三、预防预警与灾情报告

)预警与预防

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灾情预警预报信息,结合学校实际,做好应急准备或采取应急措施。

1.在学校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各单位应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细化并落实工作措施,落实人员,明确责任,把各项工作和要求落到实处。

2.加强应急反应机制的日常性管理,在实践中不断演练和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加强人员培训,开展经常性的演练活动,提高队伍理论素质和实践技能,不断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指挥能力、快速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

3.做好应对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储备工作,确保突发公共事件预防、现场控制的应急设施、设备和必要的经费。

)预报后的应急措施

   根据有关规定,在政府发布自然灾害预报后,上级部门宣布预报区进入预警期后,按照统一部署,做好学校防灾应急准备或采取应急措施。

预警期预报区内学校的应急措施主要包括:

1.应急预案启动

学校领导小组组长根据天气预警情况以及学校遭遇突发灾害的情况,发布“启动应急预案”指令,各小组成员按规定执行相关措施。

2.按照上级部门和学校的统一部署,发布避难通知,必要时组织避灾疏散。

3.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灾情监测工作。

4.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生命线等工程的应急保护工作。

5.督促检查抢险救灾的准备工作。

6.督促检查建筑设施、设备安全隐患,采取必要警示措施。

7.防止自然灾害谣传或误传,不信谣、不传谣,避免发生衍生灾害,维护校园秩序安全稳定。

8.向广东省教育厅报告进入预备应急期后的各项工作落实情况。

)灾情报告

1.灾情信息报送原则

1迅速:最先发现或接到发生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单位和个人应第一时间向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不得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接报后应立即报告广东省教育厅。

2客观:信息内容要客观、详实、全面,不得主观臆断,不得缓报、漏报、瞒报、谎报。

3直报:发生I级事件,发现或接到发生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单位和个人可直接报学校主管领导,再由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直接报广东省教育厅和属地政府部门。

2.灾情信息报送机制

发现或接到发生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单位和个人最迟不得超过事发后的30分钟报告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事件发生的重大信息后报广东省教育厅,必要时报地方政府,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

1电话报送

在发生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后,最先发现或者接到发生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单位和个人应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向学校办公室、后勤保卫处进行信息初步报送。学校办公室、后勤保卫处接到信息后,应立即与事发单位保持联系,进一步核实情况,尽快通知学校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并向学校领导汇报。

2紧急文件报送

发生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单位在执行电话报告后,还应在2小时内以书面形式报告学校办公室

3其他可利用的信息报送手段

当电话和文件报送系统因灾害受到破坏时,学校应通过所有可能的安全、稳定的通讯方式使灾情信息及时、完整、准确地报送到地方政府和广东省教育厅。

3.灾情信息主要内容

1事件发生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规模、校舍损坏程度(损坏和倒塌面积)、涉及人员、破坏程度以及人员伤亡情况等。

2事件的原因、性质判断和影响程度、发展趋势估计。

3学校、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已经采取的措施。

4事件处置过程和结果。

5其他需要报送的事项。

4.信息发布

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执行。要区分不同情况,把握信息发布和舆论的主动权。信息发布要全面、客观、准确、及时(涉密信息按照有关法规和规定要求执行)。新闻发布工作由党委宣传部负责统一发布。

四、等级确认与划分

根据国家有关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和教育系统实际以及对学校产生的影响,教育系统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按严重程度,从高到低分为IIV级:特别重大事件(I级)、重大事件(II级)、较大事件(III级)、一般事件(IV级)。

)特别重大事件(I级)

指自然灾害对受灾地区学校的人员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害,对该地区的教学秩序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重大事件(II级)

指自然灾害对学校的人员和财产造成严重损害,对学校的教学秩序产生严重影响的事件。

)较大事件(Ⅲ级)

指自然灾害对学校的人员和财产损失造成较大损害,对学校的教学秩序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

)一般事件(Ⅳ级)

指自然灾害对学校的人员和财产造成一般损害,对学校的教学秩序产生一般影响的事件。

五、应急处置

)应急预案启动标准

在政府发布自然灾害预报后,学校即宣布预报区进入应急期。灾害发生后,学校领导小组立即启动本预案,开展现场救助处置工作。

)灾害发生后的应急响应

1.Ⅰ级事件的应急响应

1)先期处置

①各单位或个人接到灾害发生报告后,即向学校领导小组报告灾情信息,并会同学校办公室协调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后勤保卫、校园服务中心等部门,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由校领导统一指挥校内所有治安、保卫力量。

②教务处根据灾害类型,采取停课、延迟放学等措施,或者统一组织师生员工迅速疏散到避难场所。

③校园服务中心、后勤保卫处、学生处各二级部门积极组织开展自救、互救,根据灾害类型立即组织应急队伍、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

④后勤保卫处、医务室、实验教学与网络技术管理中心、校园服务中心、工程建设中心等相关部门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

⑤党委办公室、学生处、人事处、团委、校工会等相关部门组织受威胁师生员工疏散、转移和受灾师生员工临时安置工作,学生处做好师生员工心理疏导。

2)应急响应

①学校领导小组立即运作,收集灾情数据,并将灾情和应急情况及时报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和广东省教育厅。

②当政府相关部门到达现场并负责现场指挥救援工作时,学校要积极配合,做好道路引领、师生安置、师生员工心理疏导、后勤保障、秩序维护等协助处置工作。

③在当地政府和省教育厅的领导下,组织、指挥校内力量进行应急救灾工作。

学校办公室密切联系当地政府,在当地政府、省教育厅调用(组织)的力量支持下,协调校内相关部门开展应急救灾工作。

⑤学校领导小组及时调整师生临时安置方案,教务处及时调整临时校舍教学秩序管理方案、临时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方案、教师调配方案、教学用具和教科书调拨方案等,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学校正常秩序,保障教育教学的延续性。

2.Ⅱ级事件的应急响应

1)先期处置

参照Ⅰ级事件应急响应的先期处置措施执行。

2)应急响应

参照Ⅰ级事件应急响应的措施执行,积极配合专业机构的救援工作,配合有关单位进行紧急支援。

3.Ⅲ级、Ⅳ级事件的应急响应

1)先期处置

参照Ⅰ级事件应急响应的先期处置措施执行。

2)应急响应

参照Ⅰ级事件应急响应的措施执行,在当地政府和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开展救灾处置工作;根据灾情的有关情况,对现场受灾人员进行慰问安抚。

六、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

)灾后救助

灾害发生后,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开展救助工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受灾校区生活供给、卫生防疫、救灾物资供给、治安管理、校舍修复、学校复课等善后工作。

1.救济救助

学校办公室联系协调民政部门,做好受灾师生的生活救济救助,协助有关部门调运食品与物资,保障受灾校区师生生活必需的供应;及时调配救灾款物,做好受灾师生的转移和安置工作;切实解决受灾师生吃饭、穿衣住宿等基本生活问题。医务室做好在灾害中受伤人员的医疗、救助工作。学生管理部门和人事处对在灾害中死亡的师生员工进行人道主义抚恤和慰问。教务处尽快复课,根据灾情调整教学、考试安排。

2.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

医务室应积极协调政府加强对师生员工防灾救灾必备的医疗卫生常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发生灾害时,要立即组织人员、物资在学校领导小组领导下积极抢救因灾受伤师生,对影响师生生命健康的污染源进行消毒处理,对受灾容易引起的重大疫情、病情实施紧急处理;协助组织力量抢救灾区伤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协助有关部门向灾情现场提供所需药品、医疗器械。

3.心理救助

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及时开展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稳定师生情绪;学生管理部门深入学生生活,及时掌握和了解灾后师生的思想动态;做好灾后师生的心理辅导救助工作,组织专业人员对受灾师生进行思想的交流和引导。

4.次生和衍生灾害防御

党委宣传部、团委、学生处等部门加强对师生的次生和衍生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以防再次受到灾情的伤害;工程建设中心协助有关部门对易发生次生灾害的建筑和基础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加强监控;实验教学与网络技术管理中心全面检查实验室和设备安全性能,检查安全管理漏洞,对安全隐患及时补救、防范,防止衍生灾害的发生。

5.外援支持

校工会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接受必要的物资和捐款;财务处负责应急资金拨款;团委和医务室组织对灾情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志愿者参与救助,保证救灾过程中的人力支持。

6.工作评估

学校领导小组协助有关部门开展灾区灾害的损失评估,针对抗灾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总结、分析和评估,总结经验,找出问题,进一步做好抗灾工作。

)恢复重建

1.教学秩序恢复

灾害救助工作完成后,教务处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学校教学教育秩序,教学场地破坏严重的,应通过在安全地带临时搭建校舍、借(租)用房屋或用异地复学等方式尽快恢复教学秩序,保证教育教学的延续性。

2.重建

工程建设中心牵头组织力量,尽快修复受损的校舍、道路、通信等设施;对破旧校舍和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组织专业部门进行鉴定,如鉴定为危房,能修复的及时修复,不能修复的要采取隔断措施,并按相关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备后限期拆除;根据受灾地区实际及灾情核查、评估结果,制定恢复重建方针、目标、政策、重建进度、资金支持和检查落实等工作方案。

七、应急保障

)通信与信息保障

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收集、传递、报送、处理等各环节运行机制,加强信息的收集、传递、报送和处理等各环节联动机制,建立全系统的自然灾害信息共享平台;完善信息传输渠道,保持信息传输设施和通讯设备完好,保持通讯方便快捷,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的安全畅通。

)应急队伍保障

学校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人事处、教学处、学生处、后勤保卫处、党委宣传部实验教学与网络技术管理中心、医务室等相关部门人员组建应急抢险队伍;定期对应急队伍进行培训工作,保证灾情发生时能迅速处理现场;加强与当地政府和公安部门的联络,并组织必要的教职员工应急抢险队伍,保障学校抢险救灾工作的人力支持。

)物资保障

采购中心建立物资储备制度,规范管理物资的储备和分配;派专业人员保管物资的存放;保证处置自然灾害类公共事件的物资充足;保持通道畅通,发生灾情后能及时、安全把物资运输到现场;积极争取社会各界人士支持和建立物资的储备;加强与当地政府及部门的联络,确保学校抢险救灾的物资需要。

)资金保障

财务处应将应急处置资金纳入学校的统一财政预算当中;增加学校应急演练、宣传、培训经费,把应急教育经费列入年度预算;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支持,并加强与财政、民政等有关部门的联络,筹措抢险救灾资金;做好救灾资金、捐赠款物的分配、下拨,做好救灾款的使用、发放,做好对救灾资金和储备物资的使用、保管情况的监督审计工作。

)技术保障

学校办公室加强与当地自然灾害类指挥机构的联络,确保预报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及时有效做好预防工作,提高灾情抗灾能力;后勤保卫处等部门加强对应急队伍的技术培训工作,懂得运用技术去处理灾情相关问题。

)治安保障

校园服务中心加强校园巡逻密度,注意防范校园治安事件的发生;加强与当地公安部门和国家安全部门的联络,做好学校的治安工作,同时要严密防范灾情引起的政治和社会稳定事件;积极协调和配合相关单位和上级部门做好灾害事件的处理工作。

)避灾场所保障

工程建设中心建设避灾场所,设立标志,确保灾害来临时处于危险区域的师生和群众能及时躲避。

)电力保障

校园服务中心要积极做好应急准备,灾情发生后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处理现场救济救助工作,保证足够的电力支持;加强与电力部门的联络,确保抗灾供电需要和应急救援现场的临时供电。

)交通运输保障

校园服务中心制定校园交通运输应急方案,做好校园道路交通疏导工作,保障灾情发生后道路通畅;对保卫人员进行交通培训,加强对校园交通的指挥力度;加强与交通运输部门的联络,保障抗灾人员、救灾物资的运输和车辆调配。

)医疗卫生保障

医务室积极宣传防疫知识,加强对师生员工的卫生教育;制定紧急救援工作方案,保证灾情发生时能迅速反应并开展救助工作;加强与卫生等部门的联络,做好灾区学校的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预防疾病流行,做好师生疾病免疫和学校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

十一)后勤保障

校办、校工会加强与当地政府的联络,灾情发生后,确保灾区学校抢险物资、交通工具、食品、饮用水、医疗、药品等物品能及时到位;根据实际情况,赴现场做好工作人员和伤员的服务工作。

十二)宣传、培训和演练保障

党委宣传部、学生管理部门、后勤保卫处积极开展自然灾害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灾、避险、自救、互救及保险常识的普及和教育,增强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对自然灾害的安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应急处置工作队伍的技能培训,要有计划的开展对师生员工的相关培训工作。

十三)教学秩序保障

教务处设置针对不同类别和不同等级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教学保障措施;根据灾情的有关情况,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制定各种临时处置方案,保障灾后教学秩序的尽快恢复。

八、附件

)名词解释

1.自然灾害:包括在我国发生的水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教育系统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指自然灾害发生对受灾地区学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害,对教学秩序造成影响的事件。

3.灾情:指自然灾害造成的学校损失情况,包括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

4.灾情预警:指根据气象、水文、海洋、地震、国土等部门的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结合人口、自然和社会经济背景数据库,对灾害可能影响的地区和人口数量等损失情况做出分析、评估和预警。

)灾害分级

1.洪水灾害

  (1)特别重大洪水灾害包括:

   ①某个流域发生特大洪水。

   ②多个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

   ③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河段堤防发生决口。

   ④重点大型水库发生垮坝。

造成灾害发生区域30人以上死亡、财产损失在100万元以上。

(2) 重大洪水灾害包括:

①一个流域发生大洪水。

②大江大河干流一般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

③数省(区、市)多个市(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④一般大中型水库发生垮坝。

造成灾害发生区域10人以上、30人以下人员死亡,或学校财产损失在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

(3) 较大洪水灾害包括:

①数省(区、市)同时发生洪涝灾害。

②一省(区、市)发生较大洪水。

③大江大河干流堤防出现重大险情。

④大中型水库出现严重险情或小型水库发生垮坝。

造成灾害发生区域3人以上、10人以下人员死亡,或学校财产损失在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

(4)一般洪水灾害包括:

①数省(区、市)同时发生一般洪水。

②数省(区、市)同时发生轻度干旱。

③大江大河干流堤防出现险情。

④大中型水库出现险情。

造成灾害发生区域人员受伤,或学校财产损失在10万元下。

2.地震灾害

1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包括:

造成30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占该省(区、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7.0级以上地震,可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2重大地震灾害包括:

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6.57.0级地震,可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

3较大地震灾害包括:

造成20人以上、5 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6.06.5级地震,可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

4一般地震灾害包括:

造成2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5.06.0级地震,可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

3.地质灾害

1特别重大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包括:

   ①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②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2重大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包括:

   ①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②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3较大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包括:

   ①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中型地质灾害险情。

   ②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中型地质灾害灾情。

4一般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包括:

   ①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小型地质灾害险情。

②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小型地质灾害灾情。

4.其他自然灾害险情和灾情级别参照以上列出险情和灾情级别。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1.台风预警信号

台风预警信号根据逼近时间和强度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1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含义: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通知各单位、部门做好防风准备。

关注媒体报道的热带低压最新消息和有关防风通知。

各有关单位、部门和个人及时把门窗、围板、棚架、临时搭建物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固紧,师生员工妥善安置易受热带低压影响的室外物品。

2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含义: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学校宣布进入防风状态。

各有关单位、部门和个人关紧门窗,停止高空作业。

各有关单位及时切断霓虹灯招牌及危险的室外电源。

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停止露天集体活动,立即疏散人员。

⑤其它同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3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受强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强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学校宣布进入紧急防风状态。

师生员工切勿随意外出,确保逗留在安全的地方。

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落实应对措施。

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停止室内大型集会,立即疏散人员。

⑤其它同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4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已达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学校宣布进入特别紧急防风状态,停课(除特殊行业)。

师生员工应尽可能呆在防风安全的地方,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③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静止一段时间,切记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

④其它同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2.暴雨预警信号

暴雨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1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含义:6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特别关注天气变化,采取防御措施。

相关单位做好低洼、易受淹区域的排水防涝工作。

师生员工外出应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2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3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各有关单位、部门和师生员工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尽可能停留在室内或者安全场所避雨。

②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落实应对措施。

③其它同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3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3小时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师生员工应留在宿舍等安全场所,户外人员应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暂避。

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③其它同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3.高温预警信号

高温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1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至37℃以上。

防御指南:

师生员工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医务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有关单位、部门应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设备超负载而引发火灾。

③户外作业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④加强防暑降温保健知识的宣传,各相关部门、单位落实防暑降温保障措施。

2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到40℃以上。

防御指南:

师生员工应注意防暑降温,白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有关单位、部门要特别注意防火。

户外工作人员停止户外露天作业。

④其它同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4.大雾预警信号

大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1大雾黄色预警信号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大于等于200米的浓雾且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师生员工应注意浓雾变化,外出注意安全。

②驾驶人员注意浓雾变化,小心驾驶。

2大雾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等于50米的浓雾且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①浓雾使空气质量明显降低,师生员工需适当防护。

避免外出,外出做好防护,注意安全。

③由于能见度较低,驾驶人员应控制速度,确保安全。

3大雾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低于50米的强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低于50米的强浓雾且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师生员工逗留在安全区域,不进行户外活动。

②机动车、非机动车出行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安全。

5.雷雨大风预警信号

雷雨大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1雷雨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含义:6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到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并伴有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已达到6—7级,或阵风7—8级并伴有雷电,且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做好防风、防雷电准备。

关注有关媒体报道的雷雨大风最新消息和有关防风通知,师生员工停留在安全地方。

各有关单位、部门和个人把门窗、围板、棚架、临时搭建物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固紧,人员应当尽快离开临时搭建物,师生员工妥善安置易受雷雨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

2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含义:6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达8—9级,或阵风8—10级并伴有强雷电,且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各有关单位、部门和个人妥善保管易受雷击的贵重电器设备,断电后放到安全的地方。

②不在树下、电杆下、塔吊下等区域避雨,出现雷电时应当关闭手机。

各有关单位切断霓虹灯招牌及危险的室外电源。

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停止露天集体活动,立即疏散人员。

⑤高空户外作业人员停止作业。

⑥其他同雷雨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3雷雨大风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2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伴有强雷电,且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师生员工切勿外出,确保留在最安全的地方。

②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③其它同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4雷雨大风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2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2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且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学校宣布进入特别紧急防风状态。

②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③其它同雷雨大风橙色预警信号。

6.大风预警信号

大风(除台风、雷雨大风外)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1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含义:24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各有关单位、部门和个人做好防风准备。

关注有关媒体报道的大风最新消息和有关防风通知。

各有关单位、部门和个人把门窗、围板、棚架、临时搭建物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固紧,师生员工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

2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8—10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学校宣布进入防风状态。

各有关单位、部门和个人关紧门窗,高空户外作业人员停止作业。

各有关单位切断霓虹灯招牌及危险的室外电源。

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停止露天集体活动,立即疏散人员。

⑤其它同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3大风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6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0一11级,或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学校宣布进入紧急防风状态。

师生员工切勿随意外出,逗留在安全的地方。

③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落实应对措施。

④其它同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4大风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6小时内可能出现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的大风,或者已经出现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的大风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学校宣布进入特别紧急防风状态,停课。

师生员工应尽可能呆在防风安全的地方,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③其它同大风橙色预警信号。

7.沙尘暴预警信号

沙尘暴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沙尘暴黄色预警信号

含义:24小时内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1000米)或者已经出现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各有关单位、部门和个人做好防风防沙准备,及时关闭门窗。

师生员工注意携带口罩、纱巾等防尘用品,以免沙尘对眼睛和呼吸道造成损伤。

各有关单位、部门和个人把围板、棚架、临时搭建物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固紧,师生员工妥善安置易受沙尘暴影响的室外物品。

2强沙尘暴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出现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500米),或者已经出现强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师生员工外出时用纱巾蒙住头部,保证有良好的视线,注意交通安全。

②刮风时不在广告牌、临时搭建物和老树下逗留。

③驾驶人员注意沙尘暴变化,小心驾驶。

④其它同沙尘暴黄色预警信号。

3特强沙尘暴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6小时内可能出现特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50米),或者已经出现特强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师生员工应当呆在防风安全的地方,不在户外活动。

②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③其它同沙尘暴橙色预警信号。

8.冰雹预警信号

冰雹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1)冰雹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6小时内可能出现冰雹伴随雷电天气,并可能造成雹灾。

防御指南:

各有关单位和部门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雹和防雷电准备。

师生员工妥善安置易受冰雹影响的室外物品、汽车等。

师生员工孤立的岗亭或大树底下逗留,出现雷电时应当关闭手机。

2冰雹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2小时内出现冰雹伴随雷电天气的可能性极大,并可能造成重雹灾。

防御指南:

①户外师生员工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暂避。

②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③其它同冰雹橙色预警信号。

九、附则

本预案由学校负责解释。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本预案。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下一条:图说 | 爱国卫生运动大事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