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办]埃博拉病毒小知识

2014/11/24  

   

什么是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Ebola virus

属于丝状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

主要发病症状有哪些?

本病潜伏期为2-21天,一般为5-12天。尚未发现潜伏期有传染性。

患者急性起病,高烧、畏寒、极度乏力、头痛、肌痛、咽疼、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随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粘液便或血便、皮疹等表现。

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

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

病人感染后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病人、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容易受到感染。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

如何做好预防措施?

1.加强个人防护。在标准防护的基础上,要做好接触防护和呼吸道防护。

2.疑似病例应该与其他病人隔离开来并且执行严格的隔离看护;疑似病例的监测应持续到最后一次接触后3周。

3.和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包括没有穿隔离衣与病人或者被病人污染的器械接触的医务工作者)应该被严格检测,如一天测两次体温,一旦体温超过38.3℃应立即住院,严格隔离。

4.静脉输液以及处理分泌物、导尿管以及吸痰管等高危险的操作应该在严格隔离保护条件下进行。医院工作人员应该有自己的隔离衣、手套和口罩。口罩和手套不能重复使用除非已消毒。

5.及时清理病人的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均严格消毒,防止被人接触。因为这些物质中有大量的埃博拉病毒,具有极高的生物危险性。

6.对于因埃博拉出血热病毒感染而死的人,应立即及时焚烧或按相关规定处理。

7.开展公众宣传教育,做好风险沟通,积极宣传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治知识,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华商学院医务室

上一条: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第六届厨艺大赛圆满结束
下一条:[后勤办]预防登革热

关闭